写在前面
本文笔者是一位资深食品行业从业者,由于专业背景,经常被亲朋好友转发咨询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食安知识”。
本文就是在这一情境下有感而发,或许有着强烈的个人观点吧,愿读者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为什么消费者会更倾向负面、消极评价呢?
诸如“东北雨姐带货红薯粉条含有木薯”,“卫龙辣条在日本被召回”“昆明学校食堂”等事件以及“脱氢乙酸将被在糕点中禁用”等话题的热议,再度在消费者心中投下了食品安全状况的阴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为什么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会更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的感受呢?
首要的是恐慌情绪。鉴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相较于其他商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所触发的危机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共鸣,进而产生更为广泛的负面联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往往会迅速回避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甚至对相关联的食品也一并拒绝,这些连锁反应往往会对整条产业造成打击,对食品市场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扭转关于食品安全舆论的负面、消极氛围呢?
① 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与知识
应加大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帮助消费者科学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提升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在购买食品时,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确保食品符合自身的健康需求。
② 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
宣传媒体应该在食品安全事件热点上保持克制,引导民众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保持冷静,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避免受到不实信息的误导。培养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饮食需求,科学评估、合理选择食品,避免过度担心和不必要的恐慌。
③ 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饮食系万家。只有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才能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推动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和解决的时效性,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才能营造更加积极正向的食安氛围。
④ 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塑造
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处置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替代不了的,因此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监管部门应该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专业能力,完善公共信息发布、管理制度,高效、及时的应对消费者的关切与诉求,正面引导社会公众的负面情绪。
其实,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持有的负面与消极情绪,深层次上根植于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一种无力掌控感。通过实施恰当的引导策略,全民携手共创更为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从而引导消费者摆脱这种消极心理状态,重拾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